•   亲爱的股友,愿你的股票市场之路如同长虹般绚烂,一路飙升,财源滚滚。在风云变幻中保持冷静和理性,把握机遇,实现财富增长的梦想。
  •   亲爱的股票朋友,愿你在新的一年里,股票如潮水般上涨,收益如春笋般茂盛。在市场的海洋中乘风破浪,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会。祝你投资顺利,财源滚滚!

股票配资靠谱公司:股票配资持仓-10亿美金、2家独角兽、10000台车 无人城配车进入“next level”

摘要:   无人城配车赛道最近非常热闹。  10月底,九识智能宣布完成1亿美元B4轮融资,使其B轮总融资额达到4亿美元,创下当时赛道内的最高记录。  但很快就...
代码 名称 当前价 涨跌幅 最高价 最低价 成交量(万)

  无人城配车赛道最近非常热闹。

  10月底 ,九识智能宣布完成1亿美元B4轮融资,使其B轮总融资额达到4亿美元,创下当时赛道内的最高记录 。

  但很快就被打破了 ,几天后,新石器无人车曝出完成逾6亿美元的D轮融资,成为中国自动驾驶领域最大的一轮私募融资。

  短时间内 ,两家头部公司融资总额累计达到10亿美元 ,这不仅意味着它们已摸到独角兽门槛,更向市场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在经过近十年的技术积累与模式摸索后,无人城配车行业终于蹚出了一条可规模化的商业路径 ,站上了爆发前的“临界点”。

  资本:10亿美金

  从融资历程来看,也能感受到2025年无人城配车的赛道势能蓄积到了一个“高点 ” 。

  无论是新石器还是九识智能都有多轮融资经历,但是2025年的融资金额在整体融资额中占到绝对份量。

  以新石器为例 ,自2018年天使轮起步,历经超过7轮融资,累计总融资额超过63亿人民币。其中2025年的两轮融资就达到了52亿元 ,分别是今年2月的C+轮10亿元和D轮的6亿美元 。

  九识智能的融资趋势与之相近,五轮融资累计达到37.7亿元人民币,今年就贡献了超过28亿元(即4亿美元) 。

  有接触过以上两家头部企业的投资人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今年这两家的份额在市场上非常抢手,因为已经显现出一定的确定性和头部效应,不是头部机构或者有对口产业资源的 ,基本投不进去。据他了解 ,有一线城市的地方国资尝试沟通过,最后也没能成功。

  如果详细拆解两家头部公司的巨额融资履历,能明确看到投资方背景的多元化与战略诉求的清晰分化 ,这已不再是单纯的风险投资 。

  长期关注无人物流行业的光源资本副总裁权博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指出,不同投资人的诉求差异显著。产业投资人核心追求的是协同效应,不同背景的产业资本能带来的资源禀赋也各有差异。

  从融资履历中可见 ,九识智能吸引了美团 、蚂蚁集团、百度、牧原股份这类产业资本;新石器则在早期就引入了理想汽车的出资,近期引进了滴滴,并与多家物流巨头深度绑定 。

  地方政府与国资背景的基金的深度参与同样关键。新石器背后的亦庄国投 、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 ,以及九识智能投资方中的招商局创投、厦门建发和淮安、徐州 、自贡等近10家地方政府,都体现了这一趋势。

  上述产业投行人士表示,政府投资人更关注投资能否为本地经济带来正向循环 ,并渴望在“新质生产力”领域率先打造出标杆性项目 。

  此外,海外资本的入场也值得关注。新石器的本轮融资由阿联酋磊石资本领投,九识的本轮融资中也出现了欧洲资本EQT的身影。这些海外资本除财务考量外 ,也将在企业出海进程中提供关键的助力 。如新石器在宣布融资的同时 ,就提到已经在阿联酋拿到了公开道路无人车牌照,会以中东 、以阿联酋为基地作为出海的第一站。

  尽管头部两家吸纳了大部分资金,但“多强”阵营中的企业 ,如白犀牛在今年也完成了B+轮融资,B轮总融资额达到5亿元。

  权博表示,在今年明显能感受到赛道的整体升温 ,尤其是对于关注行业的潜在战略投资人 。“在这类投资人眼里,看重的并不只有企业能否跑到第一名,而是其技术与自身业务‘打配合’的能力 。 ”

  产量:跨过“万台门槛”

  资本为何在此时重仓押注?核心在于行业跨过了“万台交付”这一关键的规模交付门槛 ,证明了其商业化的可行性。

  “2024年是技术和商业的一个转折点, ”权博回顾道,“九识跑通了面向中小B端的售卖模式 ,在当年开始了批量化交付,这是整个L4行业第一次大规模落地。 ”他透露,2024年全行业交付量超过3000台 ,而2025年预计将超过2024年的6倍 ,约2万余台 。

  头部企业的动作印证了这一趋势。截至目前,九识智能累计交付无人车已超过一万台,业务覆盖中国300多座城市。新石器也与顺丰、京东、中国邮政等达成深度合作 ,双方均宣布累计交付量达万台级别 。

  两家公司先后跨过“万台门槛”,意味着无人城配赛道的技术路线和量产能力都达到了一个成熟阶段。《科创板日报》记者访谈的多位投资人都表示,无人城配车在技术路线上已经实现收敛 ,车辆尺寸 、核心零部件的规格不同厂家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异,这为规模化生产打下了基础。

  《科创板日报》记者也曾实地探访新石器盐城工厂,了解到工厂已经实现了多轮生产线和产品的迭代 ,年产能提前完成万台爬坡,成本也有了明显下降 。

  更具象征意义的“国家队”表态也随之而来。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近期公布了“2025年无人车租赁集中采购项目 ”的中标候选人,此次规模空前的招标被视为行业标准化与规模化商业落地的关键拐点。

  权博强调 ,中国邮政的入场是一个清晰的政策和市场信号,“它不仅仅是企业,更是整个中国物流行业的管理者 ,这很可能让明年的交付量再上一个非常大的台阶 。”

  且值得关注的是 ,本次采购车辆以5m³以上的中大型无人车为主,明确了未来行业在干线到末端配送的技术路线。招标文件显示,需配备中型无人车(5~7m³)达4524台 ,大型无人车(8~12m³)1758台,而3~4m³的小型无人车仅需求718台。这意味着,高载重、高续航、能担当城市支线与区域配送角色的无人车辆 ,将成为下一阶段物流智能化建设的主力军 。

  尽管增速显著,但无人车在每年约400万台新增车辆的城配市场中,渗透率仍不足1% 。“现在算是进入了快速导入期 ,”权博判断,“但如果参照新能源汽车等行业,渗透率突破5%就将进入产业发展S型曲线的快速增长阶段 ,这可能只需要3到4年时间。 ”

  高成长性,正是当前阶段无人车吸引所有类型投资人的核心魅力。

  模式:Next level

  跨过初步的量产和商业化验证后,无人城配车的下一站(Next Level)将驶向何方?出海与商业模式的深化将成为关键看点 。

  《科创板日报》记者交流的物流行业投资人和从业者都明确表示 ,出海对于无人城配来说是个大趋势。一方面未来国内竞争加剧 ,另一方面无人城配在人工成本高昂的海外地区更具优势。

  头部的两家在出海布局上都有所动作了 。九识智能在出海方面率先布局,已向新加坡 、日韩、德国、中东等地区出口车辆。 不久前,其宣布将与迪拜道路交通局合作 ,在中东部署至少1000台无人驾驶配送车辆。

  新石器虽然进度稍慢,但近期也获得了阿联酋的公司牌照 。创始人余恩源此前在采访中也提到,到明年年底争取在阿联酋范围内达到5000台无人车的部署规模。未来以中东 、以阿联酋为桥头堡 ,然后再向“一带一路”和其他地区延伸,计划是到2027年,海外市场能够达到5000到10000台的年销售量。

  与此同时 ,各家在商业模式和价格上也卷起来了 。今年5月,九识智发布E6时率先将裸车价压至1.98万元。随后的菜鸟跟进响应,其推出的GT-Lite ,原价为2.18万元,在“618”期间优惠至1.68万元,成为首款“1.5万元级 ”车型。

  新石器则通过金融补贴的方式来应对 ,其先是在6月推出首付888元限时优惠提车方案 ,9月即针对主力车型推出了“0首付、0利率、48期分期”的购车方案,其中包含FSD(完全自动驾驶)终身免费使用的服务 。

  从《科创板日报》记者在与物流行业从业者交流中了解到,行业在成本计算上极为精细 ,“已经到了几厘之间博弈的状态”,客户对于价格和成本的敏感度极高,变相倒逼无人城配企业在商业化上快速成熟 。

  物流企业已经把账算到了明面上。顺丰集团公众号显示 ,山东顺丰在鲁西10城共计投入52辆无人配送车,其中的48辆应用于中转直发场景,单车日均往返5个来回 ,日均行驶6240km,运输8万票快件,运输单票成本下降1.32元 ,效率提升30%

  无人城配车的价格优势让其有机会实现规模快速增长。今年行业里的大订单频频出现,除了前述的中国邮政,中通 、申通都有签署相关合作 ,顺丰预计2025年无人物流车规模将扩展至8000辆 。

  华经产业研究院预测 ,到2030年,我国无人物流车当年销量有望飙升至60万辆。

  对于未来,权博则描绘了三个关键的行业里程碑:首家企业上市:意味着资本市场对商业模式的认可;法规地位明确:当前无人车处于“非机非汽 ”的模糊地带 ,未来法规的明确将是行业规范发展的前提;渗透率跨越关键节点:渗透率突破5%意味着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20%则是加速拐点。

  目前,行业投资人们也高度关注渗透率数据 ,因其直接反映了行业成长的阶段和速度 。参照手机、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S型曲线”规律,5%的渗透率是引爆增长的“奇点”,而20%则意味着主流化进程开始。目前行业渗透率尚不足1% ,预示着巨大的成长空间和投资机会。

你可能想看: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标签云